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八桂學人文庫 陳柱往來書信輯注
ISBN: 9787549570911

出版時間:2015-11-01

定  價:36.00

作  者:刘小云 编著

責  編:黄蕊
所屬板塊: 高教出版

讀者對象: 大众

裝幀: 平装

開本: 16

字數: 308 (千字)

頁數: 260
圖書簡介

陳柱(1889—1944),字柱尊,廣西北流人,民國著名詩人、國學家、教育家。近年來漸受學界關注,其著作陸續(xù)出版,但尚未見有匯輯其函札者。陳柱一生廣交游,相過從者多為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教育政治界有影響的人物,往來書信數量多,且內容大多關涉晚清至民國文教學政各領域,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加上這些人多擅長書法,其書信手跡又有極高的藝術鑒賞和收藏價值。《陳柱往來書信輯注》共分上、下兩篇:上篇“陳柱往來書信輯注”,下篇“通信作者小傳”。在上篇部分,主要按年編次陳柱寫給他人的信函99封(殘簡3封)、他人寫給陳柱且已經符合解密條件的信函124封(殘簡28封),合計223封(殘簡31封)。對于所輯信函,基本保持原貌,僅作標點符號、錯別字等修改;對于書信中所涉及的古今人物、事件、書籍等內容,以頁下注加以注釋。在下篇部分,將與陳柱通信的作者作一小傳,便于讀者查閱。本書的編著體例和特點,則在“凡例”部分逐一說明。

作者簡介

劉小云,女,湖南省祁東縣人。湖南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中國近代史碩士,中山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博士,現為玉林師范學院政史學院院長、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學科教學論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已在《史學月刊》《中山大學學報》《廣西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民俗研究》《學術探索》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風氣與現代轉型:中山大學人文學科述論(1926—1949)》(三聯書店)等著作,曾獲廣西第十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圖書目錄

上篇:陳柱往來書信輯注

一九一一年(辛亥 宣統(tǒng)三年)

1. 陳柱致趙炳麟

一九一三年(癸丑 民國二年)

2. 陳柱致蘇紹章(1913年初春)

3. 陳柱致馮振

4. 陳柱致馮振

5. 陳柱致馮振(1913年9月)

6. 章太炎致陳柱(1913年10月7日)

7. 陳柱致白居士

一九一五年(乙卯 民國四年)

8. 陳柱致張友藝

9. 陳柱致蘇鑒軒(1915年2月25日)

10. 陳柱致鐘震(1915年秋)

11. 陳柱致友人

一九一七年(丁巳 民國六年)

12. 唐文治致陳柱

13. 陳柱致唐文治(1917年10月5日)

14. 陳柱致友人書(1917年10月29日)

15. 黃宏憲致陳柱

一九一八年(戊午 民國七年)

16. 陳柱致某前輩(1918年2月17日)

17. 陳柱致寧楚禪

18. 唐文治致陳柱

一九一九年(己未 民國八年)

19. 陳柱致寧楚禪(1919年春)

20. 陳柱致某生

一九二一年(辛酉 民國十年)

21. 陳柱致何夢樵

22. 陳柱致龍純如

23. 陳柱致陶中

24. 陳柱致朱東潤

25. 陳柱致某族侄

一九二二年(壬戌 民國十一年)

26. 陳柱致某生等(1922年3月10日)

27. 陳柱致馮振(1922年5月11日)

28. 陳柱致陳一百

29. 陳柱致陳隔湖

30. 陳柱致陳隔湖(1922年7月7日)

31. 陳柱致陳隔湖

32. 陳柱致陸生

33. 陳柱致劉震寰

一九二三年(癸亥 民國十二年)

34. 陳柱致王貞諤(1923年9月27日)

35. 陳柱致胡先骕(1923年12月23日)

36. 陳柱致寧楚禪

一九二四年(甲子 民國十三年)

37. 陳柱致汪東

一九二五年(乙丑 民國十四年)

38. 陳柱致陳中凡

39. 陳柱致馮振

40. 陳柱致黃稚棠

41. 陳柱致汪東

一九二六年(丙寅 民國十五年)

42. 曾熙致陳柱(1926年6月24日)

43. 陳柱致陳衍(1926年8月4日)

44. 陳衍致陳柱(1926年8月18日)

一九二八年(戊辰 民國十七年)

45. 陳柱致馬君武等(1928年3月25日)

46. 黃賓虹致陳柱

47. 黃賓虹致陳柱(1928年5月7日)

48. 黃賓虹致陳柱(1928年5月14日)

49. 黃賓虹致陳柱(1928年5月29日)

50. 蘇紹章致陳柱(1928年10月6日)

51. 陳柱致李誠(1928年12月13日)

一九二九年(己巳 民國十八年)

52. 陳柱致陳衍(1929年1月4日)

53. 丁福保致陳柱(1929年2月14日)

54. 陳柱致丁福保

55. 陳柱致羅長子(1929年4月6日)

56. 陳柱致馮振(1929年4月20日)

57. 陳柱致丁福保(1929年5月9日)

58. 陳柱致馮振(1929年5月12日)

59. 陳柱致馮振

60. 陳衍致陳柱(1929年6月8日)

61. 張爾田致陳柱(1929年6月14日)

62. 陳衍致陳柱(1929年6月18日)

63. 唐文治致陳柱(1929年6月18日)

64. 孫德謙致陳柱(1929年8月14日)

65. 孫德謙致陳柱(1929年9月27日)

66. 張爾田致陳柱(1929年9月10日)

67. 張爾田致陳柱(1929年9月20日)

68. 張爾田致陳柱(1929年9月23日)

69. 張爾田致陳柱(1929年10月28日)

70. 陳衍致陳柱(1929年12月23日)

71. 狄楚青致陳柱

一九三○年(庚午 民國十九年)

72. 朱祖謀致陳柱(1930年1月10日)

73. 徐紹楨致陳柱(1930年4月21日)

74. 徐紹楨致陳柱(1930年5月13日)

75. 陳柱致張爾田(1930年6月7日)

76. 張爾田致陳柱

77. 陳柱致張爾田(1930年7月14日)

78. 陳柱致孫德謙(1930年7月16日)

79. 徐紹楨致陳柱(1930年7月24日)

80. 徐紹楨致陳柱(1930年8月11日)

81. 王伯群致陳柱(1930年9月1日)

82. 徐紹楨致陳柱(1930年9月12日)

83. 孫德謙致陳柱

84. 諸宗元致陳柱(1930年1月10日)

一九三一年(辛未 民國二十年)

85. 張爾田致陳柱(1931年3月2日)

86. 張爾田致陳柱(1931年5月)

87. 孫德謙致陳柱(1931年暑假)

88. 孫德謙致陳柱

一九三二年(壬申 民國二十一年)

89. 陳柱致某館(1932年3月2日)

90. 徐紹楨致陳柱(1932年3月8日)

91. 陳衍致陳柱(1932年5月30日)

92. 錢基博致陳柱(1932年6月17日)

93. 黃賓虹致陳柱(1932年8月29日)

94. 陳柱致朱家驊

95. 陳柱致張曦(1932年秋)

96. 陳柱致黃冕(1932年11月23日)

97. 陳衍致陳柱

一九三三年(癸酉 民國二十二年)

98. 陳柱致黃冕(1933年4月11日)

99. 陳柱致陳天倪(1933年5月12日)

100. 張爾田致陳柱

101. 唐文治致陳柱

一九三四年(甲戌 民國二十三年)

102. 陳柱致黃冕(1934年1月12日)

103. 陳柱致黎照寰(1934年2月14日)

104. 陳柱致姜志純

105. 陳柱致姜志純(1934年4月17日)

106. 黃賓虹致陳柱(1934年4月27日)

107. 陳柱致黃旭初

108. 陳柱致蕭莫寒(1934年11月)

109. 陳柱致姜志純

110. 陳柱致何光祚(1934年11月24日)

111. 陳柱致呂集義(1934年11月24日)

112. 陳柱致胡逸(1934年12月15日)

113. 陳柱致姜志純(1934年12月16日)

114. 張爾田致陳柱

115. 陳柱致張爾田

116. 黃賓虹致陳柱

117. 黃賓虹致陳柱(1934年×月15日)

一九三五年(乙亥 民國二十四年)

118. 陳柱致呂日洠(1935年2月15日)

119. 陳柱致張爾田(1935年3月7日)

120. 張爾田致陳柱(1935年3月27日)

121. 張爾田致陳柱(1935年3月30日)

122. 黃賓虹致陳柱(1935年4月15日)

123. 李源澄致陳柱(1935年5月15日)

124. 陳柱致王恩懋(1935年×月29日)

125. 陳柱致章氏國學講習會(1935年7月3日)

126. 黃賓虹致陳柱

127. 黃賓虹致陳柱

128. 黃賓虹致陳柱

129. 黃賓虹致陳柱

130. 黃賓虹致陳柱

131. 黃賓虹致陳柱

132. 陳柱致黃賓虹(1935年7月18日)

133. 李源澄致陳柱

134. 張其淦致陳柱

135. 陳柱致呂集義(1935年9月2日)

136. 陳柱致張爾田

137. 陳柱致張爾田

138. 張爾田致陳柱

139. 張爾田致陳柱

140. 陳柱致張爾田(1935年9月28日)

141. 黃賓虹致陳柱(1935年10月2日)

142. 陳柱致王榮曾

143. 張爾田致陳柱(1935年10月24日)

144. 張爾田致陳柱(1935年10月28日)

145. 張爾田致陳柱(1935年11月5日)

146. 張爾田致陳柱

147. 李源澄致陳柱(1935年11月23日)

148. 陳柱致馬公愚(1935年11月25日)

149. 李源澄致陳柱

一九三六年(丙子 民國二十五年)

150. 陳柱致呂集義(1936年1月18日)

151. 陳柱致吳丕績(1936年2月1日)

152. 陳柱致楊鐵夫(1936年2月27日)

153. 陳柱致許承堯(1936年3月24日)

154. 陳柱致石潔于(1936年3月28日)

155. 陳柱致葉恭綽(1936年5月10日)

156. 陳柱致陳中凡(1936年5月29日)

157. 陳柱致吳宓(1936年6月8日)

158.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6月23日)

159. 陳柱致陳松英

160. 陳柱致陳蕙英

161.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7月12日)

162.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8月23日)

163.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9月6日)

164.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9月9日)

165. 黃賓虹致陳柱(1936年10月31日)

166. 黃賓虹致陳柱

167. 黃賓虹致陳柱

一九三七年(乙丑 民國二十六年)

168. 陳柱致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主任(1937年3月2日)

169.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3月17日)

170. 張爾田致陳柱(1937年3月19日)

171. 張爾田致陳柱(1937年3月20日)

172. 陳柱致葉長青(1937年4月7日)

173. 葉長青致陳柱(1937年5月8日)

174.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5月16日)

175. 陳柱致高燮(1937年6月27日)

176. 陳柱致陳中凡(1937年7月24日)

177.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8月17日)

178. 陳柱致陳中凡(1937年10月19日)

179.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10月23日)

180.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10月29日)

181. 陳柱致高二適(1937年11月26日)

182.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11月30日)

183.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12月4日)

184. 黃賓虹致陳柱(1937年12月8日)

185. 黃賓虹致陳柱

186. 黃賓虹致陳柱

187. 黃賓虹致陳柱

一九三八年(戊寅 民國二十七年)

188. 黃賓虹致陳柱(1938年1月8日)

189. 黃賓虹致陳柱(1938年新春)

190. 陳柱致黃賓虹(1938年3月10日)

191. 陳柱致高二適(1938年4月5日)

一九三九年(己卯 民國二十八年)

192. 陳柱致陳中凡(1939年3月4日)

193. 黃賓虹致陳柱

194. 黃賓虹致陳柱

195. 黃賓虹致陳柱

一九四○年(庚辰 民國二十九年)

196. 黃賓虹致陳柱(1940年1月1日)

197. 黃賓虹致陳柱

198. 黃賓虹致陳柱

199. 黃賓虹致陳柱

一九四一年(辛巳 民國三十年)

200. 黃賓虹致陳柱

201. 黃賓虹致陳柱

202. 黃賓虹致陳柱

一九四三年(癸未 民國三十二年)

203. 姚光致陳柱(1943年7月19日)

日期不詳

204. 蘇紹章致陳柱

205. 黃賓虹致陳柱

206. 黃賓虹致陳柱

207. 黃賓虹致陳柱

208. 黃賓虹致陳柱

209. 黃賓虹致陳柱

210. 黃賓虹致陳柱

211. 黃賓虹致陳柱

212. 黃賓虹致陳柱(×年6月19日)

213. 黃賓虹致陳柱(×年11月20日)

214. 黃賓虹致陳柱(×年12月27日)

215. 黃賓虹致陳柱(×年12月29日)

216. 黃賓虹致陳柱(×年10月9日)

217. 黃賓虹致陳柱

218. 黃賓虹致陳柱

219. 黃賓虹致陳柱

220. 黃賓虹致陳柱

221. 張爾田致陳柱

222. 張爾田致陳柱

223. 陳柱致張爾田

下篇:通信作者小傳

1. 趙炳麟

2. 蘇紹章

3. 馮振

4. 章太炎

5. 白居士

6. 張友藝

7. 蘇鑒愆

8. 鐘震

9. 唐文治

10. 黃宏憲

11. 寧楚禪

12. 何夢樵

13. 龍純如

14. 陶中

15. 朱東潤

16. 陳一百

17. 陳隔湖

18. 劉震寰

19. 王貞諤

20. 胡先骕

21. 汪東

22. 陳中凡

23. 黃稚棠

24. 曾熙

25. 陳衍

26. 馬君武

27. 黃賓虹

28. 李誠

29. 丁福保

30. 羅長子

31. 張爾田

32. 孫德謙

33. 狄楚青

34. 朱祖謀

35. 徐紹楨

36. 王伯群

37. 諸宗元

38. 錢基博

39. 朱家驊

40. 張曦

41. 黃冕

42. 陳天倪

43. 黎照寰

44. 姜志純

45. 黃旭初

46. 蕭莫寒

47. 何光祚

48. 呂集義

49. 胡逸

50. 呂日洠

51. 李源澄

52. 王恩懋

53. 張其淦

54. 王榮曾

55. 馬公愚

56. 吳丕績

57. 楊鐵夫

58. 許承堯

59. 石潔于

60. 葉恭綽

61. 吳宓

62. 陳松英

63. 陳蕙英

64. 葉長青

65. 高燮

66. 高二適

67. 姚光

參考文獻

后記

序言/前言/后記

陳柱(1889—1944),廣西北流蘿村人。幼名繩孔,一名郁瑺,后改名柱,字柱尊,自號蘿村山人,晚號守玄(子)。其室名有注疊廬、變風變雅樓、十萬卷樓、三書堂、守玄閣、七不堪室等,是民國稱譽一時的詩人、國學家、教育家。

陳柱出生于桂東南漢族科舉移民世家“蘿村陳”。其始祖陳楠,浙江天臺縣人。宋景炎間進士,出任勾漏令。宋元鼎革,不仕二主。因羨勾漏風光,遂隱居北流城西。其后裔繁衍生息,一支遷居蘿村,蔚為大族。歷二十一世而至祖父陳宗魯,是北流書院創(chuàng)始人,父親陳開楨是北流高中創(chuàng)始人。1904年,陳柱隨族兄陳伯隆東渡留學。1905年入日本成城學校,1908年回國。先后在廣西容縣中學、慶遠中學任教。1910年,由廣西公派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1912年,畢業(yè)于南洋大學堂附屬中學五年級。隨后,升入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電機科。1914年12月,因病休學半年。1915年病愈返校后,被聘為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國文修身教員。1916年8月,轉聘為廣西梧州中學校長。1921年10月起,歷任無錫國學專修館教員、上海大夏大學、光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國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校長等職。1944年2月—1944年11月,重回交通大學任教,兼任中文系主任。

陳柱一生,以讀書、教書、著書為樂,治學廣博,遍及經史子集。著述宏富,各種已刊未刊著作120余種。交游廣泛,喜以詩、文、酒會友,其師友大都是我國文教學政各界的宿耆名流或青年才俊。彼此書信往還,談學論道議政,激濁揚清,扶微起衰,振聾發(fā)聵,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因為擅長書法,其書信手跡還有極高的藝術鑒賞和收藏價值。在親朋師友交往中,對陳柱影響較大的老師有蘇紹章、唐文治、陳衍等;過從甚密的友人,前輩有黃賓虹、張爾田、孫德謙、徐紹楨、丁福保等,同輩有馮振、譚戒甫、陳中凡、葉長青、鐘震、蘇鑒軒、黃華表、傅筑隱、李源澄、陳天倪、高二適等,門生有錢仲聯、王蘧常、陶守中、呂集義、姜志純、黃冕等,子侄輩有陳一百、陳松英、陳蕙英、陳千鈞、陳畏天等。

總體說來,20世紀前半期,中國文教學界對陳柱在相關領域的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對他生平有所疵議或詬病的主要是1941年后他被迫出任汪偽文教學機構之職。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國內學界較少關注陳柱。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陸續(xù)整理出版了部分陳柱著作。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學術自由研究和人文環(huán)境寬松,陳柱從塵封的歷史記憶中被喚醒,日益受到學術界重視,陳柱著作陸續(xù)在海內外得到整理、出版,有的甚至一版再版。

書信是研究歷史人物生平交游和學術思想的重要史料之一,歷來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陳柱的師友門生親舊在中國近現代政治、學術、文化、教育等領域都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甚至是重要影響。我們從這些往來書信中,不僅可深入細致了解交往雙方的深情厚誼及其人生、政治、文化、學術、思想和旨趣追求,也可從一個側面略窺晚清至民國時期紛紜復雜的政治、學術、文化、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嬗變軌跡,為更加全面而精細地認知晚清民國史提供一個重要的視域。

本書之成,緣于編著者主持的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陳柱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研究”(編號:09XZS008)的啟發(fā)。在廣泛搜集陳柱資料的過程中,編著者發(fā)現陳柱往來書信甚夥,大多散落在陳柱各類文稿、晚清民國報刊、他人文集或私人手中,且通信作者大多是有影響的中國近現代文教學政界人物,書信內容也多關乎中國學術文化、教育思想和時政評論,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2012年,編著者以“陳柱往來書信輯注”為題,申報廣西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資助計劃項目并獲得立項(桂人〔2012〕41號)。本書稿共收錄陳柱往來書信223封,其中,陳柱寫給他人的書信99封(殘簡3封),他人寫給陳柱的書信124封(殘簡28封),與陳柱通信的作者中有姓名可考者67人。依據版權法,書信解密須50年以上,故有一批書信因為作者及其家屬難以聯系上,惜未入選,惟待以后。

陳柱學識淵博,造詣精深,甚得學界前輩師友同行的贊譽;其往來交游亦博學多才之士,在往來書信中,廣泛涉及中國文史哲教和書畫藝術諸多領域,囿于編著者才疏學淺,本書不免有錯解誤讀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編輯推薦

《陳柱往來書信輯注》是迄今已知第一部編輯校注的陳柱往來書信集,它的出版將對陳柱研究、廣西歷史文獻整理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都有積極意義。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